|
李铁夫、张秀岩合影 资料照片 |
|
春寒料峭。记者来到小白楼,寻访一个已经在地图上消失的地名:朱家胡同。这里曾居住过一位朝鲜籍的中共党员──李铁夫。
朱家胡同曾坐落在如今的大沽北路、曲阜道、解放北路和开封道围合的一方区域里。这里是小白楼商圈的核心地带。当年的胡同已不复存在,覆盖这一区域的是一家超大型的购物广场。
假扮夫妻 为革命甘于清贫
1934年初,朱家胡同一家裁缝铺的楼上,住进了一位姓杨的“福建人”。他三十出头的年纪,戴着眼镜、长相斯文,只是说话发音不太标准。这就是李铁夫。当时的小白楼一带华洋杂处,号称“洋三不管”,是天津最繁华的地区。“朱家胡同”里,店铺一家挨着一家,其中专门制作洋服的裁缝店特别多。李铁夫住在闹市裁缝铺,自称“福建人”,是为了掩护身份。
李铁夫原名韩伟健,1901年出生于朝鲜咸镜南道,是朝鲜共产党早期党员。1928年,因党组织遭到敌人破坏,李铁夫流亡上海,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他被安排到华北地区做党的工作。1933年,李铁夫在出席反帝同盟党团会议时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暴露自己身份和党的秘密。当年7月,在朝中两国革命同志的共同营救下,李铁夫被保释出狱。出狱后李铁夫辗转找到党组织,并接受组织审查。在河北省委的安排下,他来到了天津。
李铁夫还有一层重要的掩护,就是组织上派来一名女地下党员张秀岩与他假扮夫妻。张秀岩当时在党内担任天津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公开的身份是南开中学教员。平日,张秀岩扮作家庭主妇,借每天上街买菜的机会传递信件和通知。每次开会,同志们都以“走亲访友”的名义,去李铁夫家中聚会。在生活中,李铁夫和张秀岩彼此尊重,相互照顾。张秀岩内心十分敬佩李铁夫。她觉得,一个朝鲜人远离故土,为中国革命忘我奋斗的精神是崇高的,值得自己学习。李铁夫身体不好,张秀岩就细心照料。朝夕相处,两人建立了真挚的感情,不久便正式结为伴侣。
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处长李俐提供了一张李铁夫和张秀岩的夫妻合影。她说,这是迄今找到的唯一一张李铁夫照片。照片中二人相伴,神态亲密而自然;李铁夫身穿中式长袍,身材瘦削,面色有些苍白,目光睿智而坦率。
身处繁华之地,但夫妇二人却过着清贫的生活。李铁夫没有公开的社会职业,没有经济收入。他们的生活全靠张秀岩的微薄薪金来维持,每日粗茶淡饭聊以度日,而省下来的钱,大部分又用来开展党的活动,有时候还要周济更困难的同志。
实事求是 有“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
河北省委在对李铁夫进行考察期间,允许他对党的工作提出意见,并可以向党刊投稿。出于对党的忠诚,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李铁夫开始了思考和写作。不料却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世纪30年代初,在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下,北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很多同志被捕牺牲,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力量迅速被削弱。李铁夫对此深感痛心。从1933年10月至1934年2月,他先后写了《关于党内问题的几个意见》《关于官僚主义的严重性》《“左”倾机会主义的反动性》等十篇文章和意见书,并交给省委,对有的文章还要求在省委的刊物《火线》上发表。在这些文章和意见书中,李铁夫充分阐明了自己对王明“左”倾错误及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意见,着重指出了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李铁夫的意见得到了党内许多同志的支持。然而,由于临时中央内“左”倾路线推行者极力反对,李铁夫的意见被批为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李铁夫由此被错误地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被割断了与党组织的联系。
遭受了残酷打击,李铁夫夫妇却没有消沉,而是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李铁夫以“仰望光明”为座右铭,与张秀岩满怀热情,继续为党工作,时刻等待着党组织的召唤。
市档案馆提供了一份1961年访问张秀岩同志的记录。张秀岩回忆,当时她和李铁夫继续做发动群众的工作。每次群众组织起来了,省委就派人来把相关群众接走,继而又切断了他们和群众组织之间的联系。虽然遭到如此对待,但他们俩毫无怨言,又继续在群众中开辟新的工作领域,建立新的群众团体。
李铁夫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他常对张秀岩说:“我们要处处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得到群众的帮助。”有一次张秀岩到一个纱厂开会,突遇警察搜查。女工们赶紧把张秀岩领进更衣室,换上了工服后再带她走出厂门。事后,李铁夫感慨地说:“只要我们和群众在一起,什么事情都好办。”正是有着同群众血肉相连的关系,才使得李铁夫夫妇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拨开云雾见青天。1936年春,刘少奇到了天津,任中共中央驻北方局代表,按照瓦窑堡会议精神,着手纠正“左”倾错误。李铁夫随即被任命为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他备受鼓舞,斗志旺盛地挑起了党赋予的重任。在他的领导下,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得以蓬勃开展。
1937年5月,李铁夫作为白区代表,赴延安参加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白区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党中央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不佳,决定让他留在延安工作。不久,李铁夫又患了伤寒病。1937年7月10日,李铁夫在延安桥儿沟休养所不幸病逝,年仅36岁。
毛泽东对李铁夫反对王明“左”倾错误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华北党对于临时中央的冒险路线曾有尖锐的反对意见,其领袖是李铁夫同志。”毛泽东还说,李铁夫同志“实事求是,不尚空谈”,有着“唯物的辩证的革命观”。
走进购物广场,眼前一片光华。在商场一楼半的顾客休息区找了个位子坐下。这里或许就是与李铁夫当年居住的阁楼平齐的位置吧。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苍白而坚毅的脸庞、一个瘦弱而挺拔的身影。仿佛看到他正在逼仄的房间里奋笔疾书……他仰望着心中的光明,从未拥有过眼前的繁华。如今,他心心念念的群众,正走在这璀璨的灯下。(陈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