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战斗在党的思想理论和宣传战线上的先行者
来源:伟德BETVlCTOR1946 时间:2021-04-17 点击数: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1935年6月18日),生于江苏常州,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瞿秋白同志对党忠诚、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36岁。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艰辛探索,留下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瞿秋白同志“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积极传播者 为党的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
由于较早接触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了解苏俄社会情况,1921年秋,瞿秋白同志担任了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教员,为刘少奇、罗亦农、任弼时等同志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并担任政治理论等课程的翻译,表现出很高的思想理论水平,受到大家的尊重。1922年,他先后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1923年1月离开莫斯科返回中国,满腔热情投身于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瞿秋白同志是党内编写和译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行者之一,不知疲倦地战斗在党的思想理论和宣传战线上。1923年,他担任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积极为刊物撰稿。他先后编写和译介多部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做了大量开拓性、奠基性的工作。他严格遵循“革命的理论永不能和革命的实践相离”的原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程度,分析中国社会阶级分化的性质,阶级斗争的形势,阶级斗争和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引向新的高度,成为党内不可或缺的理论家和宣传家。
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1927年8月7日,瞿秋白同志在湖北汉口主持召开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作将来工作方针的报告。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开启了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八七会议选出以瞿秋白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年仅28岁的瞿秋白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以强烈的革命责任感和极大的政治勇气毅然担负起党的主要领导人的重任,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黑暗中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在他主持党中央工作期间,各地陆续整顿和恢复遭受严重破坏的党组织,组织全国秘密交通网,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提供了重要保证。他参与决定和指导各地区的武装起义,推动实现革命斗争形式转变,把中国革命推进到土地革命新阶段。各地保存下来的一部分革命武装,深入农村,开展游击战争,为建立、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初步基础。
情系革命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
1935年6月14日,瞿秋白在他们来“辞行”时说:“劳了你们远道而来,几天来费尽心机和口舌。我的态度,昨天都谈得一清二楚,任何改变都是不可能的!”第二天这两人灰头土脸返回了南京。陈立夫恼羞成怒,立即发电报给在武汉的蒋介石,说瞿秋白不可挽救,宜速对其处极刑。6月17日中午,蒋介石又直接给宋希濂发出将“瞿秋白就地处决”的电令。
据当时天津《大公报》的报道说,记者曾赶到瞿秋白被扣押的卧室,见到了他书写的“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的辞世绝笔。行刑前,瞿秋白先到实施处决县城的中山公园中山亭留影,泰然自若漫步走向刑场,一路上高唱《国际歌》《红军之歌》,喊着“共产主义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胜利万岁”等口号,从容不迫,面无惧色。到达刑场后,盘膝而坐,慷慨就义。